首页

女王调教综合网免费

时间:2025-05-29 14:19:45 作者:从美食出行到清洁能源,中企在巴西拓市场、探机遇 浏览量:16544

  点外卖、喝奶茶、叫网约车…… 这种普通中国人的日常,在巴西也变得不再陌生。

  在这个距离中国1.8万公里的拉美大国,中国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正试图在巴西复刻“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天”。

  为什么是巴西?

  这是一个够大够新的消费市场。

  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拥有超2亿人口,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约七成,2024年人均GDP约1万美元。用“盘子大,活力足”来形容巴西消费市场再贴切不过。

  作为“手机重度使用”国家,巴西86.2%人口为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日使用手机时长超过5小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拥有先进算法和运营经验,开拓巴西市场大有可为。

  “巴西市场成长空间大,与中国产业互补性强,两国友好关系潜力无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接受三里河采访时如是总结。

  眼下,多家中国科技企业正加速落地巴西本地运营团队。美团旗下外卖服务Keeta宣布计划5年内在巴投资10亿美元,除建设即时性配送网络外,还将为当地合作伙伴提供数字化运营工具。这不仅是一次资本下注,更是技术生态的深度融合。

  这是一个与中国产业高度互补的市场。

  在能源与制造领域,巴西与中国的产业升级方向高度契合。

  “巴西拥有大量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但开发人员和设备不足。而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和人才方面优势明显,恰好能满足巴西的需求。”一位熟悉巴西能源市场的人士告诉三里河。

  目前,巴西85%以上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光伏和风电市场增长迅速。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巴西实施了《2050国家能源计划》,这与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出海需求不谋而合。

  近年来,在能源领域,中国电建、中广核等企业陆续在巴西投资建设光伏项目,将中国技术带到当地。

  在制造领域,长城汽车在巴西的工厂将于今年7月投产,并计划打造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比亚迪、奇瑞、江淮也争相加码布局这个世界第六大汽车市场。

  中国企业在巴西,不只“走出去”,更是“融进去”。

  本轮投资热潮背后,得益于中巴两国友好交往的升温和政策支持。

  5月10日至14日,巴西总统卢拉第六次访华。他表示,“要让巴西企业去中国,中国企业来巴西,我们携手合作,实现共赢。”访问期间,他还亲自登上一辆中国新能源车,感受“中国智造”的魅力。

  其实,不少中国企业早已进入巴西市场,从智能物流系统到数字化汽车工厂,再到清洁能源基地,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巴西经济底层结构的重塑,角色也从“商品销售者”转向“生态参与者”。

  业内普遍认为,巴西不仅是中国企业辐射拉美的“登陆点”,也是检验本土融合能力的试金石。中国企业通过巴西布局拉美市场,既打造多点支撑的全球市场网络,也以优质产品和技术助力拉美地区发展。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企业在巴西的实践证明,中国企业国际化,不是只“把中国经验搬出去”,而是“与世界共建新范式”。

  (“三里河”工作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金价坐上“过山车”,现在还能买吗?

目前,衢州市先后举办5届儒学论坛、连续20年举办南孔祭典,今年首次成为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分会场活动,“崇贤有礼”也已成为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广为人知。

美防长出席听证会遭抗议:“你的手上沾满了加沙民众的血”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高比例清洁能源替代方案设计、聚光集热技术体系创新和优化系统运行模式等措施,为盐湖提锂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项目中的太阳能镜场采光面积约30万平米,设计标准年供热量约88万吉焦(GJ),可替代超3000万立方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万吨。同时,该项目采用的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能够有效适应盐湖地区严酷复杂的环境条件,在全世界范围首次圆满解决了不稳定盐盖表面大规模聚光集热镜场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难题。

专家谈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从“数字”加速向“数治”转型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本月国内汽油价格两次上调,但幅度较小,全月均价仍较上月下降1.5%,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两成左右;受国际金价上行影响,国内金饰品价格上涨4.2%;国庆期间出游需求增加,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4.1%和1.3%,但受燃油附加费下调和节后出行快速减少影响,飞机票价格下降5.6%。

海南发布旅游新产品和优惠措施迎“五一”

4月9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4月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法国巴黎与法国外交部外贸部长级代表李斯特会谈。双方就中法经贸关系有关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首批2台出口哈萨克斯坦干线货运内燃机车在辽宁大连下线

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主办,每年举办一届。该大赛是中国首次专门针对青少年三大球项目设立的全国性体育赛事,参赛选手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运动员,旨在进一步推广普及三大球运动,让更多青少年喜爱、参与三大球运动;同时调动各地抓三大球青训的积极性,形成振兴发展三大球的合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